对话山海 | 靳军:数字艺术里的东方神韵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4-04-03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向思敏)数字经济正从多方面重塑我们的生活,数字技术逐渐打破艺术领域的传统格局,带来艺术革命和新的创作源泉。当代艺术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是继承发扬还是革故鼎新?当古老的文化内核与前沿的数字技术相碰撞,会产生怎样的火花?

靳军,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数字媒体艺术家,他本人的人生经历和艺术作品,都体现着跨越与融合、传承与创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靳军的数字沉浸艺术世界,体验以数字艺术“转译”传统意境。

“数字化生产力赋予艺术更多张力”

2023年5月,靳军个展“数境等观:传统艺术与科技研究展”在北京嘉德中心开幕,用数字化手段全方位呈现现实与虚拟交织的东方古典意境。

当下,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艺术带来了新形式、新材料、新观念,为新媒体艺术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艺术同样也在不断追求革新,追寻超越。

靳军“数境等观”艺术展现场   

“数字沉浸艺术是科技所支持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更多可能性”,通过引入计算机编程、影视动画等多种手段,靳军将古代中国传统意象花鸟、山水、人物等元素置于动态艺术景观内,将艺术环境与人体、脑神经、知觉模式等因素巧妙耦合,让人在审美过程中品味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意境,营造了一个跨越时空的交互式沉浸场域。

这是动态的艺术。“它不是传统的、架上的、静态的画面,而是一种综合的、光影的、身临其境的空间”。徜徉在靳军的数字沉浸艺术展里,观察动态空间中的影像流转,体验时光的穿梭变幻,耳畔萦绕着高山流水和鸟叫虫鸣……沉浸艺术不仅塑造了全方位的视觉影像,同时配合音乐音效的气氛营造,将观众的艺术体验推入最佳状态。

这是细节的张力。传统中国画的画幅较小,出于保护的目的,难以近距离观察,而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可以捕捉静态画面的每一处细节信息,依靠复杂强大的计算机算力,运用数字绘画技术对画作进行像素级别的重构与组合。

这是交互的体验。靳军作品《孤鸣与回响:听琴闻心》集中体现出艺术家渴望与观众沟通和共鸣的理念,画面最初只一人弹琴,当观众坐到交互装置上,画中就会出现听者。观众此刻就是画中的听琴者,置身松林环绕的庭院中,欣赏古琴悠扬,体验古代文人雅趣。靳军介绍,“数字沉浸艺术的创作与展示过程,渗入了创作者对观者反馈的考虑,观众也成为共同创作的一部分。”

这样的创作路径,与靳军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

靳军80年代考入清华大学,主修核物理、电子学方向,是中国最早学习和研究计算机的一代,90年代初进入深圳游戏软件开发企业工作,是中国最早一批计算机从业者。1996年,他前往美国波士顿大学艺术学院攻读艺术设计硕士学位,实现从科技向艺术的转变。回国后,靳军投入设计与艺术领域,主持包括2022北京冬奥会动态体育图标设计等重大设计类项目。个人的求学与就业经历,为靳军打下了扎实的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打开了广阔的艺术视野。

新华网采访现场

“科技与艺术在彼此促进,跨学科背景令我更希望用科技力量实现新的艺术呈现”,靳军说,“从传统欣赏方式过渡至新的沉浸式体验,为大众的艺术认知与欣赏提供更多路径”。

“继承传统经典,弘扬中华文化精髓,是当代创作者的艺术使命”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数字化,就是搅动传统文化“新式流行”的源源活水。

中央美术学院的数字沉浸艺术实验室内,靳军“数境等观”作品正在轮播,这座中国最高美术学府的学生们在用心体悟和小声交流。

“以传统经典的艺术内容为题材,以数字化思维重新创作形成新的艺术作品,传统经典文化可以获得数字化的新生”。靳军介绍,在进行经典艺术与数字科技的结合时,艺术家需体会经典作品的精神意境,了解作品原始的空间逻辑、艺术情境、美学思想,基于对原作社会背景和语境的理解,提取最具符号性的部分,在新的空间中延伸,展现东方美学的特殊意境与气质。

与古为新,贯通古今。“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宝贵的创作源泉。

靳军在传统文化精品中汲取精华和智慧,其作品《唐宋彩韵》提取《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捣练图》等画中人,展现“盛世华章”的明媚雍容;《不停生长的东方景石》重塑郭熙《窠石平远图》中的奇石,感受“道法自然”的哲思;《高山仰止与山水流长》重构《潇湘图》《夏山图》,传递“宁静致远”的风韵。

靳军数字沉浸艺术展作品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以靳军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创作者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中,探寻出打造中国优质原创IP与数字内容的新路径。数字艺术的创作方式为传统文化“焕新”注入了新魅力,用崭新的艺术语言架起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数字沉浸艺术是一个生动的东西,一个活的东西,能够让我们去体验以前的文化状态,更生动地感受到前人这些经典的艺术魅力。”靳军说。

“美术馆呈现人类文化艺术的精华”

当谈到美术馆与公共美育,这位新中国建造的第一座专业美术展览馆的领头人表示,致力于文化传播和公共美育,弘扬中国核心文化价值,是美术馆的基本责任。

“艺术一定不是高高在上的,曾经属于小众赏玩的艺术也可以在大众化的过程中肩负起美育的功能,让更多人感受艺术之美。”传统艺术展囿于具体空间,受众相对有限,靳军希望通过媒体科技的发展进行更广泛的艺术传播,让艺术面向大众起到更好的社会服务的效果。

今日之中国,年轻一代在数字媒体中成长,他们更乐于接受新的艺术体验,特别是以更个性化、语言现代、便捷高效的方式。数字动态的效果及全方位沉浸的感受、更有效率的吸收和更新奇的体验,都促成了数字沉浸艺术的大发展。

“美术馆要把经典的作品用新的形式来呈现,给人一种常逛常新的感觉。”靳军说,“美术馆作为文化展示的窗口,应尤其注重展览内容的质量和价值,以及观众的参与度。要让观众在艺术中感受到生活的丰富性,寻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靳军与作品《高山仰止与山水流长》

靳军等当代中国艺术创作者们,站立在千年文脉滋养的中华大地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的文明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

全部评论


登陆后方可参与评论